聯華體育給大家談談05年齡段是國足轉折點,以及中國足球05年齡段水平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

中國足球的青訓系統差在哪里?

“中國足球為什么這么爛?”

早些年,我會告訴他們是因為青訓水平差,培養不出好球員,但是瀏覽了越來越多的新聞,了解了越來越多的事情,有一段時期我忽然發覺到,中國足球的問題很有可能并不是一個方面的問題。就像一個人患了重病,不光是因為運氣不好,平時的生活習慣、家族的遺傳問題或許都有一些關系。中國足球差,不僅僅是某一方面的差,而是所有的方面都差,才造就了現在這個局面。

但不管中國足球差到什么樣子,我們總需要抓住問題的根源,而今天我想說的就是這個事。

一個國家的足球水平和這個國家的職業足球運動員的平均水平是息息相關的,而職業足球運動員的平均水平是和每一個職業足球運動員的水平息息相關的,所以從某種角度上,我們可以把問題簡化、縮小到一個人的身上。

如果想把一個小孩培養成一位職業足球運動員,首先我們需要讓他接觸足球,讓他在足球中找到快樂,把他培養成一個愛踢球的小孩,一個日后想要投身于足球行業的小孩;其次我們再把他送到職業正規的青訓機構進行培養,經過教練的指導,經過比賽的歷練,經過無數次的反復練習,然后才能變成一位職業足球運動員。

所以這是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普及階段,把一個小孩培養成一個想投身足球的小孩;第二階段是青訓階段,把一個想投身足球的小孩培養成一個職業足球運動員。

這是局限于個體的視角,而如果我們把視線放大,這里就會出現兩個效率:普及成功率和青訓成功率。前者決定你能把多少小孩培養成投身足球的小孩,后者決定你能把多少投身足球的小孩變成職業運動員。

這兩個效率決定著一個國家的職業運動員有多少,自然也就決定著這個國家的足球水平有多高。

當然了,把一個孩子變成一名球員的過程簡單地歸結為兩個效率,這的確聽起來有些過于簡化,但實際上,其實足球中的任何方面都和這兩個效率有著關系。

國家隊的成績、職業聯賽的興衰和足球從業者對于運動的宣傳關系著普及成功率的高低;青訓教練的水平、青訓機構的多少和青訓比賽的場次質量關系著青訓成功率的高低。

日本漫畫《足球小將》的風靡幫助了日本足球在普及上的成功,韓國在02年世界杯上的優異成績幫助了韓國足球在普及上的成功,而日韓兩國在青訓方面上的正規合理規范幫助了這兩個國家在青訓上的成功。

所以說,只要能夠搞定這兩個關鍵效率,就能提高國家的足球水平。

從數學角度來說,保持其他方面不變,只要能夠提高這兩個效率中的任何一個,中國足球的職業球員都會增加,順帶著中國足球的水平應該也會得到提高。

雖然中國足球的青訓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成功率遠低于日韓兩國,但只要能夠做好普及工作,我們職業球員的數量依舊可以輕松超越日韓,因為我國人口要遠遠超過日韓兩國。根據2015年的數據,中國未成年人人數多達3.2億人,而日本全國只有1.2億人口,韓國只有5100萬。

而從另一方面來說,保持現有的普及率,如果能夠提高青訓率,我國職業球員的數量也會得到增加。雖然青訓成功率總有一個天花板,但只要能夠提高,對于中國足球都是一種進步。

上述這些都是從數學角度來考慮,只要提高任何一個效率,最后產出的總數都會增加,但其實在現實情況中,這里是隱含著前后順序的。

過去幾年,中國足球一直在嘗試提高青訓率,無論是為青訓教練辦培訓班、為青訓機構組織賽會制比賽,倒逼頂級聯賽俱樂部搞青訓,這些都是嘗試提高青訓率的政策,但說實話,效果并不明顯。

所以,如果我們把目光瞄準在普及率上,如果我們在普及足球運動上做出更多努力,那么事情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毫無疑問,喜歡踢球的孩子將會變多,與此同時,想要以踢球為職業的孩子也會變多。這些孩子接下來將會選擇正規的職業青訓機構,不管是俱樂部足校也好,還是地方足協的青訓營也好,這些青訓機構的收入將會增加,青訓教練的收入將會增加。市場發現足球青訓可以帶來收益后,會有更多的機構和教練加入其中嘗試分一杯羹,而與之帶來的,就是市場中青訓機構之間和青訓教練之間的競爭。

在競爭當中,某些青訓機構脫穎而出,某些青訓機構退出市場;某些青訓教練名利雙收,某些青訓教練敗下陣來,帶動的便是整個基層青訓水平的提高。而隨著區域內青訓機構的增加,互相之間能夠進行比賽的可能性開始增加,青訓機構不需要把視線只放在中國足協組織的U系列比賽中,省、直轄市、自治區內部或許就可以嘗試開展一些小規模的比賽,而隨著同級別比賽的增加,孩子的水平便會得到提高。

也就是說,當我們提高了普及率,整個青訓市場的盤子開始變大,反而在內部形成了對于社會力量的吸引力和競爭機制,可以隨之帶動青訓率的正?;岣?,產出的職業球員數量增加以后,便可以幫助國家隊水平繼續提高。

這才是足球本身的正常發展道路,因為縱觀世界足壇,你無法找到一個民眾對于足球無感,但青訓成功率很高的高水平足球國家。所有的足球強國,其基層民眾對于足球都有很高的熱情。

所以在中國,我們首先要解決足球的普及問題。

線頭已經找到了,接下來就是解決問題了。

而很悲慘的是,足球普及涉及到的的問題并不僅僅是足球問題,傳統觀念、教育體制、社會保障等等很多因素都摻雜在一起,我們必須要正視這里的困難程度。

職業體育的淘汰率要遠遠高于其他行業,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在現階段的中國足球的青訓環境中,雖然文化課的比重已經增加了很多,但相較于西方國家,我們還是要在踢足球和文化課上做出抉擇,而一旦最終在職業體育中被淘汰,孩子能否重新融入社會便成為了一個制約普及率提高的關鍵原因。

另外我們必須承認,中國基層民眾對于足球甚至體育仍然抱有某種程度的偏見。樸智星足球學校的韓國家長也會擔心自己的孩子在從事足球活動中出現受傷,西方國家的家長對于孩子從事足球職業也會有一些擔憂,但他們普遍都會認為,體育也是一種教育,而足球恰恰是培養孩子團隊合作的一種方式。

而在中國,大部分家長對于“體育是種教育”的理念恐怕還無法接受,對于中國家長來說,足球可以是一種興趣,但足球如果影響了學習或者要成為一種職業,想起來還是有些瘋狂。

前兩年的“校園足球”思路在理論上的確是相當不錯的嘗試,許多學校也紛紛組建了自己的校園足球隊,但還是有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學校仍然不愿意參加由中國足協組織的U系列比賽,這就使得校園足球脫離了原來設定的軌道。

校園足球無法和職業足球掛鉤,那么校園足球作為職業足球的補充的這一核心任務就成為了擺設。

從現階段來說,歷時數年的“校園足球”似乎也走向了無疾而終,而從這件事來看,無法更改社會對于整個足球行業的不信任和不重視,這樣的方法能夠起到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

當然了,現階段想要扭轉父母對于足球行業未來的不確定性和對體育教育的不重視程度,仍然是非常艱難,但是這并不代表著完全沒有可能。

根據統計結果顯示,04、05年齡段的接受職業足球青訓培養的適齡兒童遠遠超過之前年齡段的孩子,而這其實并不是偶然,04、05年出生的孩子,7、8歲時恰逢中超聯賽開始高度市場化的時間段。而前兩天02國少0-4慘敗日本,對手只用了45分鐘就解決掉了我們,而02國少的適齡球員在接受職業足球培訓時,恰逢中國足球“假賭黑”的最低潮時期。

所以在短期階段內,我們自己的職業聯賽依舊是最容易吸引家長的平臺,而新政之后,聯賽舞臺還能不能吸引家長,就不太好說了...

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中國足球搞不好是應該的,因為我們的孩子投入到足球的人數和熱度都太低了,這導致我們在此后的所有方面都只能處于一種“矮子堆里拔大個兒”的窘境,而在這樣的窘境下,出現任何不職業不正規不合理的現象都不奇怪。

日本足球人口超過100萬,職業球員數量達到50萬,而中國足球人口不超過4萬,職業球員數量不足8000,差距就是這么明顯,而在近幾年的發展下,越南的職業球員數量都已經超過5萬了...

所以我一直都說:“中國足球的潛力很大”,但潛力很大可不是什么好話。

國足七輪不勝結束世預賽征程,球隊的問題到底在哪里?

國足七輪不勝結束世預賽征程,球隊的問題到底在哪里?國足問題根源在于足球人口不足(01年齡段注冊人口僅僅一千,01-04四個年齡段人口總數不足一萬),缺少足球文化,足球文化不是指球員或教練文化課水平低,而是對中國足球的理解。中國足球必須要走自己的路,有屬于中國特色的青訓,國家隊有屬于自己的打法,而不是誰成績好學誰,外教參差不齊,有很多渾水摸魚的,外教必須要跟中國本土相結合,才能培養出好球員!

中國家長給孩子報青訓會面臨抉擇,一邊是有外教的一邊是沒有外教的,都是學足球,究竟哪個好。最重要的家長要樹立好形象,孩子的比賽出現拼搶犯規會正常,家長之間不要破口大罵甚至打架??偹苤?,05-09年,中國足球出現了不少假球默契球黑哨,這也是造成中國足球目前青黃不接的重要原因。其實,中國足球跟歐美足球永遠都有差距,也永遠追不上,這個完全可以理解,足球意識足球文化乃至黃種人身體都跟歐美不能比,那么,我們就跟鄰國比,中國足球只要擊敗日韓,爭霸亞洲就可以了。

日本足球對于中國足球來說,就好比班里一個曾經學習不如你的人超過了你,這太難受了??!其實日本高中聯賽已經舉行了97屆(一年一屆,中間停了幾屆),很多比賽觀眾甚至可以達到五萬,而中國也有類似的比賽,足協u17聯賽(青超),觀眾不足一百人,中國足球落后不僅僅是球員能力不夠,是全方位的落后,足球的各個方面我們都是弱國,這個要虛心接受。我有一個夢想,中國足球走向世界!

國足在多少年內才能超越日韓足球的水平?

中國足球經常與鄰國日本和韓國相提并論。日韓多次攜手參加世界杯,而中國隊直到2002年才打進世界杯。事實上,在90年代初,中國足球仍然可以與日本足球競爭,甚至占據一些優勢。然而,時代變了?,F在的中國足球無論是成年隊還是青年隊,都和日韓有相當大的差距。然而中國足協終于有了大動作,虛心向日韓學習。中國足協青年部組織的“2028奧運希望之星訓練營”正式開幕。113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年輕球員將在接下來的10天內接受專家的指導。中國足協前專職副主席王俊生和四川全興隊前教練余東風出席了開幕式。與國足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韓國隊一直處于小組的前列。日本在昨晚最后一分鐘贏得了比賽,并以2比1擊敗了伊拉克。與日韓相比,國足和日本有什么區別?

敢讓小玩家面對強敵一位走訪歐美國家、走訪并接觸歐美國家多家青少年訓練俱樂部的記者曾記錄到,在馬德里西南郊區舉行的一次青少年國際錦標賽中,U16小組(16歲以下)的比賽中出現了一支名叫豐川中學的日本隊。他們同組的對手都很強。頭號種子是馬德里競技U16,其次是當地球隊莫斯托爾U16和一支來自巴西的足球校隊。U16歲的時候,歐美球員的身體優勢已經顯現,身高180 cm以上的球員也出現了。目測豐川中學大部分球員都是只到對方胸部。

但出乎記者意料的是,當他問一名日本年輕球員年齡時,對方回答說他14歲——豐川中學派了一支比對方小兩歲的球隊來參賽!熟悉足球比賽的人都知道,雖然叫16歲以下組,但球隊派出的球員都是16歲以上。U12年齡段的球員一般都是05年出生的。他們不僅是2028年奧運會適齡球員,也將成為2034年世界杯中國足球的中堅力量。有網友評論說足協看的遠了,提前備戰了,開始沖擊2034世界杯了!也有網友表達了自己的感受:還有17年,到時候我就50多了!有網友稱贊足協:“放低身段學日韓,這次你做的對!”著名體育記者馬德興說:與2006年開始的日本和2007年開始的韓國相比,

中國足協可以說落后了十年。早在2006年世界杯,日本足協就密切關注U12年齡段,推出普及和管理計劃,每年在全國范圍內進行選拔賽,培養優秀球員。韓國落后日本一年。2007年,韓國足協制定了“黃金時代計劃”,成立了U12國家選拔隊,從當地足協U12比賽中選拔優秀青年人才。當然,中國足協雖然晚了十年,但開始重視U12隊,開展青訓也是難能可貴的。但是尷尬的是,沒有人知道2005年齡段的球員在全國有多少,處于什么狀態。

中國足球掌握在什么樣的人手里?

毫無疑問,中國現在已經成為一個體育大國,在體操、游泳、排球、乒乓球等很多領域里,都慢慢涌現出許多大放異彩的運動員。作為世界第一大運動的足球,卻一直在國內毫無起色,這不禁讓人反思,中國足球未來的道路在哪里?

中國足球掌握在什么樣的人手里?或者應該掌握在誰的手里?這是當前我們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與困惑。其實自從中國足球職業化改革以來,這個問題已經非常明朗,我們的聯賽引進俱樂部制度,引進外援,引進投資商,這些舉措都充分證明了,足球就應該掌握在俱樂部手中,球隊由俱樂部自己管理。

中國足協盡管一直都是中國足球職業化改革的帶頭人,但也僅僅只能起到帶頭和示范作用。如果聯賽經常因為足協頒布的某些條例而影響到職業化的發展道路,那改革必將會倒退。

中國足球的成績之所以一直持續走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青訓質量差,新鮮血液無法及時補充導致的。范志毅,馬明宇,李瑋峰,鄭智等老一輩的球員已經逐漸退出綠茵場,而現如今能讓多數球迷熟知的青年運動員,除了留洋的吳磊、也就只有張玉寧了。中國足球的青黃不接,一直都是球迷們心中的痛。

從培養青訓的角度來說,中國足球其實是掌握在全國各地的體育局、學校,甚至是家長們手中。與國外完備的青訓體系相比,中國足球對于年輕一代的培養可謂是差了一大截。

首當其沖就是國內目前的學習環境。小孩子從懂事起就被強制建立起努力學習長大賺大錢的思維,在培養“德”與“智”的同時,卻偏偏忽視了運動。其次便是基礎設施與青訓體系。國內可供年輕人踢球的場地實在少之又少,青訓體系不持久且經常出現斷層。

中國的小孩對于足球其實從不缺乏熱情,缺乏的一直都是持之以恒地堅持和訓練。很多早年天賦異稟的年輕人,在U17、U18的賽場上大放異彩,卻因為家人不支持而中途放棄。中國足球一直被大多數人當成是一種熱愛,但很少有人希望將其變成職業。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的青訓一直不見起色的原因,很多球員經過青訓之后就再也沒有機會能夠進入到俱樂部,甚至進入到聯賽里。

中國足球的職業化改革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不僅僅是足協要對商業化、市場化進行妥協,俱樂部之間也應該更具開放性,降低球員市場的流動門檻。對于國人體育觀念的改變,國家教育局應該逐漸完善青少年的訓練體系,真正讓體育與學習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