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華體育給大家談談預防足球運動損傷的建議,以及足球運動損傷的預防與措施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

踢足球如何防止受傷

足球是一項熱門的體育運動,但同時也是一項很危險的運動。為了讓大家防止受傷,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踢足球如何防止受傷,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踢足球防止受傷方法

1、在場上要保持冷靜,不要見球就興奮,亂踢一通。

2、踢球講求方法,不能憑感覺亂踢。要觀察周圍的人,至少你該看看你的隊友,先利用身體合理的把球緩沖一下,抓準時機,朝對手的球門進攻,這樣不僅可以防止亂踢造成的傷害,還能有效率的踢球。

3、從穩固防守開始,保持好防線的齊整,在做好防守的時候把握住反擊的機會,防守反擊戰術對于新手來說很好用。

4、千萬不要在對手傳球的時候用力的上前搶球,也許在事后你會幸運的覺得,正是在他要傳球的時候,我當機立斷地一腳踹飛球,成功地阻撓了對方的進攻。但其實千萬不要在別人傳球的時候搶球,因為傳球的時候是正常踢球力量的幾十倍,在你搶球的時候人家傳球,搞不好這一腳就傳到你的腳上來。

5、沒有經驗的新手盡量不要爭頂頭球,不要高估了你的大腦承受能力你的顱骨保護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如果你硬是逞能的用頭球顯示你的男人之風的話,那恭喜你,你要去看腦震蕩科了。

最后,大家要注意安全。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足球運動損傷應急處理

一、肌肉酸痛

發病原因:肌肉活動量大,局部肌肉組織大量乳酸存在,以及部分肌纖維痙攣。

癥狀表現:局部肌肉痛、發脹、發硬。

處理方法:熱敷、伸展練習、按摩、服維生素C。

預防措施:

1、科學安排運動量;避免肌肉負擔過重;

2、準備活動注意對即將練習時負荷重的局部肌肉的充分活動;

3、整理活動進行肌肉的伸展牽拉練習。

二、肌肉痙攣(俗稱抽筋)

發病原因:

1、寒冷刺激;

2、電解質丟失過多;

3、肌肉連續收縮過快。

4、疲勞

癥狀表現:

1、痙攣的肌肉僵硬、疼痛;

2、痙攣肌肉所涉及的關節屈伸功能障礙。

處理方法:

1、以相反的方向牽引痙攣的肌肉;

2、揉捏痙攣的肌肉 ;

3、點按局部穴位 。

預防措施:

1、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和耐久力;

2、運動前必須做好準備活動;

3、冬季鍛煉時,要注意保暖;

4、夏季運動時,要注意電解質的補充;

5、疲勞或饑餓時不宜進行劇烈運動;

6、游泳下水前應先用冷水沖淋全身。

三、肌肉拉傷

大腿后群肌肉的拉傷最為常見,大腿內收肌、腰背肌、腹直肌、小腿三頭肌、上臂肌拉傷也可見到。

發病原因:

1、準備活動不當;

2、肌肉的彈性和力量較差;

3、疲勞或過度負荷;

4、動作過猛或粗暴;

5、氣溫過低,濕度太大;

6、突然被動的過度拉長;

7、突然用力過猛。

癥狀表現:

1、局部腫痛、肌肉痙攣發硬、功能障礙;

2、肌肉收縮抗阻力試驗陽性。

處理方法:

1、早期冷敷、加壓包扎、把損傷肌肉置于放松位置、外敷新傷藥、針刺治療;

2、24或48小時后可開始進行按摩治療;

3、肌肉、肌腱完全斷裂者,需手術縫合。

預防措施:

1、充分做好準備活動;

2、加強易傷部位肌肉的力量和柔韌性練習;

3、合理安排運動量;

4、糾正和改進技術和動作的缺點。

四、運動中腹痛

腹痛是運動過程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癥狀,在足球、競走、自行車、籃球等項目中發病率較高,查不出發病原因,而僅與運動因素有關的腹痛稱為運動性腹痛。

發病原因:

1、肝脾淤血;

2、呼吸肌痙攣;

3、胃腸道痙攣。

癥狀表現:

1、肝脾區鈍痛、脹痛;

2、季肋部和下胸部銳痛;

3、左上腹、臍周、左下腹鈍痛、脹痛甚至絞痛。

處理方法:

1、減慢運動速度和降低運動強度;

2、加深呼吸,調整呼吸和運動節奏;

3、用手按壓疼痛部位、彎腰跑一段距離;

4、無效時應停止運動;

5、口服解痙藥物;

6、掐點足三里、內關、三陰交等穴位;

7、腹部熱敷。

預防措施:

1、遵守循序漸進原則;

2、充分做好準備活動;

3、運動時注意呼吸節律;

4、飯后過1.5小時才可進行劇烈運動;

5、運動前不宜過饑或過飽,也不要飲水太多。

五、運動性低血糖

發病原因:

1、體內血糖大量消耗;

2、中樞神經系統糖代謝的調節功能紊亂;

3、胰島素分泌增加。

癥狀表現:

1、輕者明顯饑餓、極度疲乏、頭暈、面色蒼白、出冷汗;

2、較重者出現神志模糊、語言不清、神經錯亂(如賽跑運動員返身跑) ;

3、嚴重者可發生昏迷,脈搏快弱、呼吸短促、瞳孔擴大 。

急救方法:

1、安靜、平臥、保暖;

2、神志清醒的可飲濃糖水及吃少量食品;

3、低血糖昏迷時,可針刺或掐點急救穴,并靜脈注射50%葡萄糖50~100毫升 。

預防措施:

1、在空腹饑餓時不要參加長時間的劇烈運動;

2、長距離訓練或比賽前應服用足夠的含糖食品或比賽前10~15分鐘口服100~150克葡萄糖;

3、在比賽過程中飲用含糖飲料 。

六、運動性暈厥

運動中,由于腦部供血不足而發生的一時性知覺喪失為運動性昏厥。

發病原因:劇烈運動或長時間運動,大量血液積聚在下肢,回心血流量減少,導致腦部供血不足而出現昏厥狀態。

征象:全身無力眼前一時發黑,面色蒼白,手足發涼,失去知覺而昏倒;脈搏慢而弱、呼吸緩慢、血壓降低等。

癥狀表現:

1、暈厥前驅癥狀——頭昏、耳鳴、眼前發黑、惡心、出虛汗、面色蒼白;

2、暈倒時癥狀——知覺喪失、面色蒼白、手足發涼、脈搏慢弱、呼吸緩慢;

3、醒后癥狀——頭暈、軟弱 。

處理辦法:

1、仰臥,腳略高于頭;

2、松開衣領、腰帶、注意保暖;

3、不省人事時可掐人中穴、嗅氨水;

4、醒后喝點熱糖水和熱水,充分靜臥、保暖和休息。

預防措施:

1、饑餓情況下不要參加劇烈運動;

2、疾跑后不要立即停下來;

3、久蹲后不要突然起立;

4、平時要加強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

5、平時要提高血管運動機能水平;

6、有暈厥前驅癥狀時應立即俯身低頭或躺下。

暈厥后常用急救方法——心肺復蘇(非醫務人員謹慎操作,可以作為科普知識)

1、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方法較多,最有效的是口對口吹氣法。

(1)口對口吹氣法:傷員仰臥,頭部置于極度后仰位,打開口腔并蓋上一層紗布。救護者一手托起患者下頜,掌根部輕壓環狀軟骨,使其間接壓迫食道,以防吹入的空氣進入胃內;另一手捏住患者鼻孔,深吸一口氣后,對準患者口部吹入。吹氣完后,立即松開捏住鼻孔的手。如此反復進行,每分鐘吹氣16~18次。

(2)注意事項:施行人工呼吸前,應迅速消除患者口腔、鼻腔內的假牙、分潑物或嘔吐物,松開衣領、褲帶和胸腹部衣服。開始時,吹氣的氣量和壓力宜稍大些,吹氣10~20次后應逐漸減少,以維持上胸部輕度升起為度。牙關緊閉者,可采用口對鼻吹氣法,救護者一手閉住患者口部,以口對鼻進行吹氣,其他操作與口對口吹氣法相同。

(3)有效的表現:

a 吹氣時胸廓擴張上抬;

b 在吹氣過程中聽到肺泡呼吸音。

2、胸外心臟擠壓法:

心臟位于胸腔縱隔的前下部,前鄰胸骨下半段,后為脊柱,其左右移動受到限制。胸廓具有一定的彈性,擠壓胸骨體下半段,可間接壓迫心臟,使心臟內的血液排出;放松擠壓時,胸廓恢復原狀,胸內壓下降,靜脈血則回流至心臟。因此,反復擠壓和放松胸骨,即可恢復血液循環。

操作方法:病人仰臥在木板或平地上。救護者雙手手掌重疊,以掌根部放在病人胸骨體的下半段,肘關節伸直,借助于自身體重和肩臂肌的力量,適度用力下壓,使胸骨體下半段和相連的助軟骨下陷3~4cm,隨后立即將手放松(掌根不離開病人皮膚),如此反復進行。成人每分鐘擠壓60~80次;小兒用單手掌根擠壓,每分鐘擠壓100次左右。

(2)注意事項:救護者只能用掌根壓迫病人胸骨體下半段,不可將手平放,手指要向上稍翹起與肋骨離開一定距離;擠壓方向應垂直對準脊柱;擠壓時應帶有一定的沖擊力;用力不可太輕或太大,太輕不能起到間接壓迫心臟的作用,太猛會引起肋骨骨折。在就地進行搶救的同時,要迅速請醫生來處理。

(3)有效指標:

a、按壓時在頸,股動脈處應摸到博動,聽到收縮壓在60毫米汞柱以上;

b、面色、口唇、指甲床及皮膚等色澤轉紅;

c、擴大的瞳孔再度縮小;

d、呼吸改善或出現自主呼吸。

無論是呼吸驟?;蛐奶E停,或呼吸與心跳均驟停,在進行現場急救的同時,都應迅速派人請醫生來處理。

七、休克

休克是機體因各種有害因素的強烈侵襲而導致有效循環血量減少,主要器官組織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嚴重全身性綜合征。

(一)原因和原理

休克產生的原因很多,運動損傷中并發的休克主要是創傷性休克,其次為出血性休克。休克的發病原理是有效循環血量不足,引起全身組織和血流灌注不良,導致組織缺血缺氧,代謝紊亂和臟器功能障礙(包括心腦、肺、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

(二)急救

對于休克病人要盡早進行急救。應迅速使病人平臥安靜休息?;颊叩捏w位一般采取頭和軀干部抬高10度,下肢胎高約20度的體位,這樣可增加回心血量并改善腦部血流狀況。松解衣物,保持呼吸道暢通,清除口中分泌物或異物,對病人要保暖,但不能過熱,以免皮膚擴張,導致血管床容量增加,使回心血量減少,影響生命器官的血液灌注量和增加氧的消耗。在炎熱的環境下則要注意防暑降溫,同時盡量不要搬動病人;若傷員昏迷,頭應側偏,并將舌頭牽出口外,必要時要吸氧和行口對口人工呼吸,

以上是一般的抗休克措施,由于休克是一種嚴重的,危及生命的病理狀態,所以在急救的同時,應迅速請醫生或及時送醫院處理。對休克病人應盡量避免搬運顛簸。

八、中暑

包括熱射病、熱痙攣和日射病,是高熱環境中發生的一種急性疾病,在夏季訓練和比賽中較容易出現。

發病原因:

1.熱射病型——人體散熱困難,產熱又多,體溫升高,嚴重可達42℃以上,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嚴重機能障礙,甚至發生昏迷;多見于夏天高溫運動后。

2.熱痙攣型——大量出汗氯化鈉和鉀離子等損失過多,使電解質平衡發生紊亂,使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引起肌肉痙攣;多見于補充水分不夠后。

3.日射病型——由于頭部受到烈日直接照射使顱內溫度升高;多見于艷陽高照、太陽直射下的運動后。

癥狀表現:

1.熱射病型——體溫正?;蚵杂猩?,頭昏、頭痛,全身無力,口渴舌干,大量出汗。繼續發展,體溫可達40℃以上,皮膚灼熱、無汗、面色潮紅;脈搏快而弱,抽搐、瞳孔縮小;

2.熱痙攣型——肌肉痙攣、疼痛,體溫一般不高,神志清醒,大量出汗,口渴尿少;

3.日射病型——頭暈眼花,劇烈頭痛,惡心嘔吐,煩躁不安,體溫升高不顯著 。

急救方法:

1.安靜、平臥;

2.服用含鹽清涼飲料、服用解暑藥物(十滴水,人丹);

3.物理降溫;

4.四肢按摩;

5.掐點急救穴、嗅聞氨水;

6.及時就醫,避免后遺癥。

預防措施:

1.提高身體的耐熱能力;

2.在炎熱夏天進行運動時,應穿淺色、單薄、寬松、透汗的衣服(我個人首選精英系列);

3.準備好清涼解暑的飲料和藥物;

4.烈日下鍛煉應戴白色遮陽帽,夏季運動訓練的時間不宜過長;

5.運動量大的項目應放在早晨或傍晚進行;

6.膳食中應注意水鹽的補充 。

九、運動中擦傷

(1)皮膚表面受粗糙物摩擦所引起的損傷,稱為擦傷。足球運動中常見于膝部、肘部、腿部等處。

擦傷的自我處理:

小面積擦傷可用碘伏,1~2%紅汞液(紅藥水)或1~2%紫藥水(紫藥水)涂抹,勿需包扎;

關節部位的擦傷,一般不用裸露治療,否則容易干裂而影響運動,可用消炎軟膏(百多邦)涂抹后包扎。

大面積或有污染擦傷需去醫院救治,就診燒傷科(沒錯,就是燒傷科,而不是皮膚科):

一般過程為,先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然后在1%鹽酸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用毛刷輕輕刷洗,清除沙粒、炭渣、碎石等異物,敷以1‰凡士林紗布,上加蓋消毒紗布并用繃帶加壓包扎。定期換藥,必要時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十、裂傷

人體遭受鈍性暴力的打擊引起皮膚和皮下軟組織撕裂性損傷,稱為裂傷。其傷口邊緣不整齊,組織損傷廣泛,常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和出血。這類損傷傷口較深,需要及時就醫?,F場急救可先用碘酒、酒精將傷口周圍皮膚消毒,再用消毒紗布覆蓋,加壓包扎。

十一、常見的閉合性軟組織損傷

1.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

急性損傷是指一次暴力導致的損傷。一般可清楚地描述受傷的時間、地點、部位和動作等特征。處理原則分期:早期、中期、晚期

a.早期處理原則和方法:

b.中期處理原則和方法:

時間:24~48H以后

特征:出血停止,仍有瘀血腫脹,肉芽組織生成,瘢痕形成。

處理原則和方法: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散瘀消腫,加速組織修復。熱療、按摩、針灸、火罐等。

c.后期處理原則和方法:

特征:臨床征象已經基本消失,但功能尚未完全恢復。

處理原則和方法:增強和恢復肌肉、關節功能。如有瘢痕,應該軟化、松解。熱療、按摩、火罐、藥物治療、中藥外敷熏洗等。同時進行相應康復治療。

2.慢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的處理

慢性損傷是指由于反復微細損傷積累,或者急性損傷后處理不當造成。這類損傷需要醫師診療并提供長期合理的處理意見,其處理原則為:改善血循,促進代謝,合理訓練,規范治療。

十二、骨折

在外力的作用下,骨的連續性或完整性遭到破壞叫骨折。

1、骨折原因

直接暴力 間接暴力 累積性勞損

2、骨折的急救

急救原則:保護傷口、固定骨折、防止休克

骨折的臨時固定及注意

特別介紹:脊柱骨折

脊柱創傷的原因:

任何對頭、頸、軀體或脊柱產生的猛烈撞擊;突然對頸或軀體產生的加速、減速或側彎力的事故;任何跌倒情況,尤其是年長者。

脊柱損傷的判斷:

脊柱固定方法和流程:(請各位務必學習,不為救治,而是避免二次傷害)

1、目標:是將脊柱不穩定的患者仰臥固定在一塊堅硬長背板上并將他放置在中心直線位置,即頭部、頸部、軀干、骨盆應以中心直線位置逐一固定。

2、姿勢:脊柱某一部分骨折經常與脊柱其他部分骨折有關系,因此整個承重的脊柱應作一個整體考慮而固定及支撐整個脊柱以達到適當的固定。仰臥姿勢是最穩定的姿勢,可確保操作、搬運及運送病人時的的持續支撐。

3、材料:半脊板、固定背心、脊柱固定擔架、固定帶、頸托、頭部固定器等。

4、頸托的使用:懷疑頸椎骨折時,需在頭頸兩側置一枕頭或扶持患者頭頸部,不使其在運輸途中發生晃動,再用平木板固定送醫院處理。只要掌握了以上知識,在損傷后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不要盲目的處理,就可減少并發癥與后遺癥,恢復也更快。

5、脊柱骨折搬運原則:搬運時必須使脊柱保持在伸直位,不能前屈,后伸和旋轉

猜你喜歡:

1. 踢足球怎么保護腳踝

2. 踢足球腳受傷怎么辦

3. 冬季踢足球注意事項

4. 踢足球要注意什么

5. 踢足球時要注意什么

足球運動損傷與防護方法

足球運動的損傷以及防護

1、足球運動損傷的范圍和種類

足球運動是創傷發生率最高的運動項目之一。其中的外傷有拉傷、摔傷、撕裂傷、骨折、關節脫位、肌肉痙攣等。最常見的創傷是因跌倒、跳起搶球落地不正確、急停急轉身、沖撞或因場地不平、場地過滑等原因引起的急性創傷。損傷中除一般常見的擦傷以及挫折外、踝關節扭傷是最常見的;其次是大腿前后的肌肉群的拉傷和挫傷;再次是膝關節損傷。

2、足球運動損傷的原因

(1)激烈比賽的損傷:

比賽的時候由于緊張的爭搶,快速的跑動與鏟球,容易發生大腿和小腿肌肉的拉傷和肌纖維的斷裂。突然改變體位,小腿的突然扭轉,內收或者外展都要引起膝關節、髖關節韌帶以及骨損傷的原因。

(2)由于球的間接作用損傷:

這種損傷的部位多發生于下肢,例如,用腳外側踢球時,容易損傷距腓前韌帶,這是最常見的踝關節損傷,用腳內側前腳掌踢球,膝關節由于在屈曲位,小腿突然因球的作用面外展外旋,很容易造成膝關節外側副韌帶,半月板和前十字韌帶的損傷。特別是在與對方運動員發生“對腳”的情況下,腹部肌肉由于沒有用力,也很容易造成內外側副韌帶的撕裂損傷,有時股四頭肌收縮過猛,也會造成股四頭肌,股直肌腹或腱膜的撕裂損傷。

(3)球擊損傷:

例如面部的擦傷、挫傷;腹部的挫傷(肝脾破裂、胃腸道挫傷)等。但最典型而且最常見的損傷是守門員

的手指損傷,如拇指、食指或其它手指和韌帶牽扯或關節脫位。

(4)踢傷:

比賽的時候大小腿部常常被對方的“球鞋”、“膝關節頂撞”以及“小腿”踢撞,引起肌肉挫傷、皮下血腫,肌肉斷裂(最常見的是肌肉四頭肌的損傷)以及骨的頂傷(如脛骨骨折,或脛骨創傷性骨膜炎)等。

(5)摔倒損傷:

在運動員爭頂、沖撞或疾跑時突然失去重心摔倒,尤其在灰渣場上,泥土場地上最容易造成擦傷,嚴重的可造成創傷性滑囊炎(膝及肘)、臏骨骨折,脊柱骨折,腦出血,腦震蕩等。在人造草坪上摔倒還會出現熱燒傷和皮膚感染。

(6)其他的慢性損傷:

除上述情況以外、足球運動又因為勞損而發生慢性損傷,如踝關節創傷性骨關節病(又名“足球踝”),其成因之一是局部勞損,X光拍片踝關節前后骨質增生,趾骨炎及臏骨軟骨病。臏骨勞損表現為臏骨軟骨和脂肪墊脫出。

3、預防運動損傷的原則

(1)運動損傷的預防原則:

加強思想教育:

平時要加強安全教育,在教學訓練和比賽中,克服麻痹思想,認真貫徹以預防為主的方針,發揚良好的體育道德風貌。

合理安排教學訓練和比賽:

教練要根據學生的年齡、性別、健康狀況和運動技術水平,認真研究教材,做到心中有數,事先相應采取預防措施。加強全面訓練和基本技術教學,運用各種練習手段和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合理安排運動負荷,避免單一的訓練方法,防止引起局部負擔量過大。要遵守循序漸進,個別對待教學原則,負荷要逐漸增加,在學習新動作時要注意正確規則,做到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從分解動作到完整動作的教學。

認真做好準備活動:劇烈性運動前都要認真做好準備活動。準備活動的內容要根據教學訓練和比賽的內容而定,既有一般性的'準備活動,又有專項準備活動。對運動中負擔較大和易傷的部位,要特別注意做好準備活動,適當做一些力量性和伸展性的練習,易傷部位的準備活動要謹慎小心,防止傷勢的加強,全套準備活動要循序漸進,以身體感到發熱微微出汗為宜。

加強易傷部位的訓練:

循序漸進地加強易傷部位或相對較弱部位的訓練,提高它們的功能,是預防運動損傷的一種積極有效的手段,如:為防治髕骨勞損,可采用“站樁”的方法來增強股四頭肌和髕骨的功能;為了防治腰肌勞損,除加強腰背肌的訓練以外,還應加強腹肌的力量訓練,有利于防止脊柱過伸而造成腰部損傷等。

加強保護與自我保護意識:

每個參加體育運動的人,都應掌握自我保護的方法,如身體重心失去平衡時,應立即向前或向后跨出一大步,維持身體的平衡;當踢球時人體快要跌倒時,要立即低頭、屈肘、團身、含胸,以肩背部著地順勢做滾翻動作,而不可以直臂撐地;從高處跳下時,要先用前腳掌落地并同時屈膝,以增強緩沖作用等等。

加強保健指導工作:

對參加體育運動的人,都要定期進行檢查和復查,了解他們身體發生的變化。要做好自我保健工作,身體若有不良反應時,應及時,認真分析原因,必要時請醫生作醫學檢查。要認真地做好場地,器材和個人防護用具(如護腿板)的管理和衛生安全檢查,對已損壞的場地設備要及時維修。以避免不必要的傷害事故的發生。平時要加強保健知識的宣傳和教育,增強自我保健意識,提高遵守體育衛生要求的自覺性。

如何有效避免足球運動損傷

避免足球運動損傷的熱身動作

1、股肌練習:

原地站立,用左手拉自己的右腳,使股四頭肌肉有拉伸的感覺,維持20-25秒,然后用右手拉自己的左腳,使股四頭肌肉有拉伸的感覺,維持20-25秒。此動作可以提高股四頭肌的柔韌性水平。在進行此動作的時候注意要盡量的將站立腿的膝蓋伸直,或者最大化的減少膝蓋的彎曲程度。

2、肌腱柔韌性練習:

兩人一組,由一名隊員抓住同伴的腳跟,同伴腿伸直抬起,支撐腿膝蓋保持伸直,慢慢的向前伸壓下肢,維持在10-20秒左右,然后換腿、換人進行練習。此項可以提高大腿內側肌肉群和肌腱的柔韌性水平。在進行此項熱身的時候要注意抬腿的幅度要一點一點的加大,避免突然動作過大產生的拉傷。

3、膝前彎曲:

站在原地,身體處于直立的狀態,膝前彎曲,保持后腿伸直,此動作可以拉伸小腿后側肌肉和韌帶,提高其柔韌性,在做此項動作的時候,要注意腳后跟不能離地,上肢盡量的向前傾壓。

4、壓膝熱身:

兩腿前后站立,前方的膝蓋彎曲,后方的腿向后伸直,身體的重心盡量下坐,從而提高膝關節和踝關節的柔韌性,在進行此項動作的時候要注意雙腳的腳跟不能離開地面,隨著動作的進行逐漸加大動作的幅度。在足球中,盤運球主要用速度和方向變化,以及假動作來擺脫對手。

1、左右跨球:利用身體護球及阻礙防守者對球之視線,做抬腿胯過球上方之假動作,以誘騙敵方重心移動后,立即改變方向快速擺脫。

2、假停球:從前場回接隊友之滾地傳球時,通常敵方球員常會企圖趁接球時進行搶截,以準備停球的方式做假動作,讓球直接從胯下滾過,便可甩掉敵守衛。

3、來回拉球:當快速運前進而對方防守緊跟在身邊時,可用腳底拉球之動作,突然改變前進方向以擺脫敵人。

相關閱讀—足球運動常見的運動損傷、及時處理方法

踝關節扭傷

扭傷是由于關節部位突然過猛扭轉,擰扭了附在關節外面的韌帶及肌腱所致。踝關節扭傷是體育運動中最常見的一種關節韌帶損傷。

主要處理措施有:

如外側韌帶損傷較輕、踝關節穩定性正常時,早期可抬高患肢,冷敷,以緩解疼痛和減少出血、腫脹。2~3天后可用理療、封閉、外敷消腫止痛化瘀藥物,適當休息,并注意保護踝部。若癥狀嚴重,或韌帶完全斷裂或有撕脫骨折者需用短腿石膏靴固定患足,使其保持“矯枉過正”的位置,約4~6周。

肌肉拉傷

肌肉拉傷指肌纖維撕裂而致的`損傷。主要由于運動過度或熱身不足造成,可根據疼痛程度推斷受傷的輕重,一旦出現痛感應立即停止運動,并在痛點敷上冰塊或冷毛巾,保持30分鐘,以使小血管收縮,減少局部充血、水腫。受傷后切忌立即搓揉及熱敷。

肌肉拉傷的處理措施主要有:

1、注意休息!2、弄清傷勢將受傷部位輕輕轉動,做一些輕柔動作以確定哪些肌肉、肌腱、韌帶疼痛或受了傷,這樣就能知道治療動作應該集中在何處,并在強烈鍛煉時應該避開哪些動作。3、不增加傷處的負擔。4、按摩,5、冰敷,受傷處一般在受傷后的48小時內,用冰敷可減輕腫脹。6、熱力熱敷往往用于長期受傷后的養治。

韌帶損傷

韌帶損傷易發生的部位是踝關節,腕關節和膝關節。

處理措施主要有:

止痛和加快消腫.局部冷敷,加壓包扎,抬高傷肢。休息、冷敷、壓迫并抬高——韌帶損傷后的頭48至72小時的基礎治療。立即局部休息以避免繼續損害。冰敷分鐘進行10分鐘停止的交替,可以減少脹和炎癥。

擦傷

擦傷是身體某一部位的皮膚受外力的作用摩擦所致,使皮膚組織被擦破出血,或組織液滲出。

處理措施主要有:

小面積或輕度的擦傷,可用紅藥水或紫藥水涂抹患處 ,無需包扎。大面積或深度的擦傷 ,需用生理鹽水沖洗污染的傷口。如污染過于嚴重 ,可用經過消毒的小刷子將污泥刷凈,再用消毒的紗布和凡士林油紗布橙蓋傷口 ,最后用紗布繃帶加壓包扎(緊緊包扎)。擦傷部位如在關節或關節附近部位,最好在創面涂抹消炎軟膏,不要包扎,以免引起組織干裂而影響活動,或一旦感染后容易波及關節。面部擦傷處最好不抹紫藥水。

脫臼

脫臼即關節脫位。一旦發生脫臼,傷者要保持安靜、不要活動,更不可揉搓脫臼部位。如脫臼部位在肩部,可把肘部彎成直角,再用三角巾把前臂和肘部托起,掛在頸上,再用一條寬帶纏過腦部,在對側腦作結。如脫臼部位在髖部,則傷者應立即躺在軟臥上,送往醫院。

肘關節脫位急救措施:

發生肘關節脫位時,如果跟前無救助者,傷員本人根據肘關節的傷情判斷是關節脫位,不要強行將處于半伸位的傷肢拉直,以免引起更大的損傷??捎媒仁直劢忾_衣扣,將衣襟從下向上兜住傷肢前臂,系在領口上,使傷肢肘關節呈半屈曲位固定在前胸部,再前往醫院接受治療。如果有人救助,若救助人員對骨骼不十分熟悉,不能判斷關節脫位是否合并骨折時,不要輕易實施肘關節脫位的的法復位,以防損傷血管和神經,可用三角巾將傷員的傷肢呈半曲位懸吊固定在前胸部,送往醫院即可。

足球訓練過程中怎樣預防運動損傷?

預防損傷的幾個主要方法:

1.熱身運動:走、踏步、分并跳、伸展等,盡量將身體各關節活動開。

2.護腕、護膝,護踝等是必要的。

3.10%增加的原則,一周內不要增加頻率、強度、持續時間過10%,循序漸進。

4.保持有氧運動和無有氧運動的鍛煉均衡。同時參加一些力量和柔韌練習防止受傷。

5.你的身體需要時間去恢復,鍛煉但不使身體受傷。

6.運動前不要空腹、運動的前中后要飲足夠的水。

7.參加不同的訓練如:交叉訓練鍛煉不同的肌肉群。

8.應學會摔倒時的各種自我保護方法,如落地時用適當的滾翻動作以緩沖外力等。

預防足球運動損傷的方法

預防足球運動損傷的方法

足球運動損傷原因

1.激烈比賽致傷比賽時緊張地爭奪、疾跑與鏟球,易發生大腿與小腿的肌肉拉傷與斷裂。突然改變體位,小腿的突然扭轉、內收或外展,可以引起膝、踝關節的韌帶及骨的損傷。

2.因球的間接作用致傷這種損傷多見于下肢。例如,用腳外側踢球,就容易損傷距腓前韌帶,這是最常見的踝關節損傷。用足內側前腳踢球,由于膝關節屈曲,小腿突然因球的作用而外旋外展,就很容易損傷膝的內側副韌帶、半月板及前十字韌帶。特別是與對方運動員“對腳”時更容易發生。

此外,一次有力的“屈膝后擺腿正腳背”踢球,由于球的反作用,突然使股四頭肌的猛力收縮,常常發生于股四頭肌、股直肌腹或腱膜的撕裂。在兒童,則常常促使脛骨結節軟骨炎的`發生。

3.球擊傷例如面部的擦傷、挫傷、腹部挫傷(肝脾破裂、胃腸道挫傷)、陰囊及睪丸挫傷等。但最典型而常見的損傷是守門員的手指損傷,如拇指、食指或其他手指的韌帶牽扯與關節半脫位。

4.踢傷比賽時大小腿部常常被對方“球靴”、“膝”及“小腿”踢撞,引起肌肉挫傷、皮下血腫、肌肉斷裂(最常見的是股四頭肌的損傷)以及骨的損傷(如脛骨骨折,或脛骨創傷性骨膜炎)等。

5.摔倒在運動員爭球、沖撞、或疾跑時很易摔倒,因此,發生創傷機會多,場地不平時尤易發生。常見的如擦傷、創傷性滑囊炎(膝及肘)、髕骨骨折、脊柱骨折、腦出血、腦震蕩等。在塑料草坪上摔倒還會產生熱燒傷。

6.其他除上述情況外,足球運動員又常因勞損發生慢性創傷,如踝關節創傷骨關節病(又名“足球踝”,其成因之一是局部勞損,X線拍片表現為踝關節前后骨質增生),趾骨炎及髕骨軟骨病。

發生這些外傷的原因是,運動員犯規動作,技術不正確,是致傷的主要原因,占外傷發生率的百分比很大。其次是不遵守訓練原則,技術不過硬,場地不好,運動員忽視使用保護裝備(如護腿),裁判不嚴及運動員過度疲勞等。因此創傷的預防要針對這些方面來解決。

除加強政治思想工作和全面訓練原則外,必須注意使用各種保護裝置。應反復宣傳說明,訓練和比賽時使用繃帶裹踝,防止踝扭傷與“足球踝”的必要性,開始時踝的動作因不習慣而不太靈活,但換來的是長久的踝靈活。此外,為了預防肘、膝小腿挫裂傷,也應使用護肘、護膝及護腿。

預防損傷的幾個主要方法:

1、熱身運動:走、踏步、分并跳、伸展等,盡量將身體各關節活動開,切勿賽前只顧跟啦啦隊MM亂拋媚眼。

2. 護腕、護膝,護踝等是必要的

3、10%增加的原則,一周內不要增加頻率、強度、持續時間過10%,循序漸進。

4、保持有氧運動和無有氧運動的鍛煉均衡。同時參加一些力量和柔韌練習防止受傷。

5、你的身體需要時間去恢復,鍛煉但不使身體受傷。

6、運動前不要空腹、運動的前中后要飲足夠的水。

7、參加不同的訓練如:交叉訓練鍛煉不同的肌肉群

8、應學會摔倒時的各種自我保護方法,如落地時用適當的滾翻動作以緩沖外力等

發生損傷后的處理方法:

肌肉韌帶拉傷:

指肌纖維撕裂而致的損傷。

內因:訓練水平不夠、柔韌、力量、協調性差,生理結構不佳

外因:準備活動不充分、場地、氣溫、濕度。主要由于運動過度或熱身不足造成。

預防:準備活動充分、循序漸進。

處理:

24小時前為急性期:停止運動,并在痛點敷上冰塊或冷毛巾,保持30分鐘,以使小血管收縮,減少局部充血、水腫。切忌搓揉及熱敷

24小時后為恢復期:配合按摩、微動、康復或恢復性鍛煉

關節扭傷:

內因:技術掌握不好、協調性差,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小、生理結構不佳、疲勞產生體力差

外因:準備活動不夠、場地滑

預防:準備活動充分、了解場地

處理:

傷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扭傷時,將扭傷部位墊高,先冷敷2-3天后再熱敷。如扭傷部位腫脹 、皮膚青紫和疼痛,可用陳醋半斤燉熱后用毛巾蘸敷傷處,每天2-3次,每次10分鐘。

挫傷:

由于身體局部受到鈍器打擊而引起的組織損傷。輕度損傷不需特殊處理,經冷敷處理24小時后可用活血化瘀叮劑,局部可用傷濕止痛膏貼上,在傷后第一天予以冷敷,第二天熱敷。約一周后可吸收消失。較重的挫傷可用云南白藥加白酒調敷傷處并包扎,隔日換藥一次,每日2-3次,加理療。

脫臼:

即關節脫位。一旦發生脫臼,應囑病人保持安靜、不要活動,更不可揉搓脫臼部位。如脫臼部位在肩部,可把患者肘部彎成直角,再用三角巾把前臂和肘部托起,掛在頸上,再用一條寬帶纏過腦部,在對側腦作結。如脫臼部位在髖部,則應立即讓病人躺在軟臥上送往醫院。

骨折:

常見骨折分為兩種,一種是皮膚不破,沒有傷口,斷骨不與外界相通,稱為閉合性骨折;另一種是骨頭的尖端穿過皮膚,有傷口與外界相通,稱為開放性骨折。對開放性骨折,不可用手回納,以免引起骨髓炎,應用消毒紗布對傷口作初步包扎、止血后,再用平木板固定送醫院處理。骨折后肢體不穩定,容易移動,會加重損傷和劇烈疼痛,可找木板、塑料板等將肢體骨折部位的上下兩個關節固定起來。

如一時找不到外固定的材料,骨折在上肢者,可屈曲肘關節固定于軀干上;骨折在下肢者,可伸直腿足,固定于對側的肢體上。懷疑脊柱有骨折者,需早臥在門板或擔架上,軀干四周用衣服、被單 等墊好,不致移動,不能抬傷者頭部,這樣會引起傷者脊髓損傷或發生截癱?;杳哉邞┡P,頭轉向一側,以免嘔吐時將嘔吐物吸入肺內。懷疑頸椎骨折時,需在頭頸兩側置一枕頭或扶持患者頭頸部,不使其在運輸途中發生晃動。

足球運動避免損傷的方法

足球運動避免損傷的方法

一.運動創傷的部位。

眾所周知,在足球運動中,跑、跳、踢、鏟等下肢動作占80%~90%,由于運動員的下肢經常受到來自地面的反作用力,且常常是一條腿支撐整個身體的重量,負擔過重,這既是足球運動的特點,也相應導致了以下肢為主的運動創傷的特征。從所看的參考文獻得知,受傷部位以下肢最多。

據肖亮子130例調查中,占全部創傷的66.7%,其中又以踝關節最為多見,共45例,占23%。其他分別為:膝關節損傷39例,占20%;小腿部損傷26例,占13.3%;大腿部損傷20例,占10.3%。此外,頭面部創傷共27例,占13.8%;軀干部創傷共20例,占10.3%;上肢創傷最少,僅18例,占9.2%。

二.運動創傷的類型。

足球運動中所發生的創傷多屬閉合性軟組織損傷。這種損傷在身體接觸多、對抗性強、以下肢為主的足球運動中較多見。據董坤、張葆欣.文安調查的195例運動創傷中,扭傷53例,占27.2%;拉傷48例,占24.6%;挫傷38例,占19.5%;擦傷30例,占15.4%;鏟踢傷25例,占12.8%;脫位1例,占1.0%。

綜上所述,本人認為以上的調查表明是不完全的,因為足球運動是一項技術特點復雜的運動,其運動技戰術多樣、對抗激烈等,運動員在訓練或比賽時會因為各方面的因素而導致損傷,影響因素較復雜。如場地的影響、年齡差異的影響、性別的影響等,都會導致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損傷。據調查表明:足球運動中損傷多發部位為下肢、髖、踝關節,約占7%、腰部占1%、上肢關節多為守門員倒地動作不合理所致,占15%,其中對青少年運動員的膝關節尤應加強保護練習,占37%。

三.發生運動損傷的原因。

經調查研究,影響足球運動損傷的因素較多,包括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環境方面及對手表現等,需要我們全面分析、細致研究,最大程度的去減少或避免這些影響因素,以保證足球運動員的人身安全。陸勇、賈文[4]等對足球選項課、課外活動、比賽中常見的運動損傷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認為思想上重視不夠、準備活動不充分、運動量安排不合理、激勵比賽致傷是影響足球運動損傷發生的主要因素。李靜[5]則認為足球運動損傷產生的原因有內部機制(如:關節不穩定、肌力不平衡、肌緊張、身體結構不合理、舊傷等);也有外部因素(如:位置不同、場地因素、競賽規則因素、訓練量、裝備等)。而我個人則認為發生足球運動損傷的常見原因有以下幾點:

1、防守者動作過大。足球運動中常常會遭遇到對手的粗野甚至惡意犯規,如蹬踏、背后鏟球以及不合理的身體對抗等,可能會直接造成嚴重的踝、膝關節、腰等部位的身體傷害。

2、技術運用不當。在比賽中由于身體技術運用不當或者使用技術不合理或者技術不過硬,再加上對手的逼搶就很容易造成失誤以致意外傷害。比如在運球過人時出現踩球摔倒、腳內側打門時造成的鏟地、腳趾捅球、大腿內側拉傷、爭搶頭球落地時或遇緊急情況時自我保護不當等。

3、身體素質差。這里所說的身體素質差是指局部柔韌性、關節的穩定和靈活性、骨骼和肌肉的發達程度達不到要求,容易造成拉傷、扭傷、挫傷、脫臼、骨折等現象。

4、過度疲勞。體力消耗過大時容易造成精力不集中、反應遲鈍、動作變形、靈活性差、肌肉力量不足等現象,從而導致損傷的發生。所以教練在平時的教學訓練中要適當進行身體素質的訓練,并合理的安排訓練和比賽。

5、心理因素。影響運動員心理因素主要有喚醒水平、焦慮、注意力和自信心。適度的喚醒水平能夠使運動員臨場達到最佳的競技狀態。缺乏喚醒的激發、身心的能量和技術運用的發揮只能局限在較低水平上。而過度的喚醒激發又會阻礙技術水平的發揮。

6、其他因素。準備活動不充分、場地、氣候、保護措施不當等原因也增加了意外損傷的可能性。

四.足球運動損傷的預防。

足球運動損傷發生,必須對損傷的發病機理進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礎上,努力消除其他因素,則可達到預防目的。

1、嚴格、科學的訓練是提高各項素質、保證訓練正常運行的法寶,特別是保護下肢關節韌帶的練習應加強。

2、加強醫務監督工作。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要做好運動員的定期檢查(形態、功能、機能)。第二要加強自我監督,注意記錄自己的日常各項生理指標(脈搏、血壓、體重、肺活量等),提出自己舊傷或新傷可能誘發的基本原因。第三要加強對傷病員的管理。

3、科學的安排運動量。運動量的大小直接關系到運動員成績的提高、運動損傷的預防、運動壽命的長短。運動量過大,機體負荷過重,容易降低體能而發生損傷。運動量過小,機體因刺激負荷過小而使機體的能力不能得到提高,也容易發生損傷。因此,只有遵守訓練原則,科學、合理地安排運動量,方能避免或減少傷害事故,達到提高運動成績的目的。

4、做好準備活動,加強易傷部位的保護和訓練。準備活動要有針對性。對于易傷部位應采取各種輔助手段進行針對性的'練習,提高他們的應激能力,加強薄弱關節以適應大強度、大運動量訓練和比賽的要求。同時,應盡可能地運用保護支持帶或其他的保護方式對各個易傷部位進行保護和幫助。

5、建立醫生、教練員、運動員相互學習制度,共同分析研究專項運動損傷的發病機理,做到有的放矢,預防為主。

6、合理地安排傷后訓練。為使運動員能夠保持已經獲得的訓練水平和機能狀況,使運動員傷愈后盡快投入訓練和比賽,可以采用醫生、教練員、運動員三結合的方式制定合理的、科學的訓練方法和內容:一般應先由醫生根據運動員受傷機理、受傷部位的剖析、生理特點及傷勢提出適合訓練的動作和避免再次受傷或加重傷情的動作,然后由教練員依照本隊任務制定一個合理的、科學的訓練計劃,再通過運動員的實踐,結合患者本人的切身體會修訂計劃。

五.常見損傷的處理。

1、運動損傷發生后,現場的初步應急處理非常重要,處理得當可減少傷后的并發癥,加快損傷的康復,減少因此給球員正常生活帶來的不利影響,促進訓練和比賽的順利進行。

2、在足球教學或比賽中發生損傷后,應先觀察是否發生骨折,如果發生骨折切勿亂搬動創傷部位,特別是胸部和脊椎發生骨折,若搬動傷口可能會促使骨折處脊椎壓迫神經,造成更大的損傷,給醫治帶來更大的困難,后果將不堪設想。那么遇到這種情況應盡快請專業醫務人員來進行處理。如果沒有發生骨折則看是開放性創傷還是閉合性創傷,開放性創傷須立即進行止血,并用消炎藥水進行清洗,防止皮膚感染。

小面積創傷可不進行包扎,大面積創傷需用消炎止血膠布進行包扎,甚至要到醫院進行傷口縫合,并注射破傷風針。在條件較差的學校如果沒有消炎藥水可用冷的茶葉水進行清洗,但遇到大面積創傷則不能用茶葉水清洗,須盡快送往醫院。如果是閉合性創傷且沒有發生骨折如:踝關節扭傷,則應立即找來冰塊或浸透冷毛巾進行冷敷,冷敷時間20分鐘為宜,冷敷是為了血管收縮,防止瘀血積聚。

3、在治療過程中,排除骨裂、骨折、腫瘤等其它疾病后,對軟組織損傷者施以推拿治療。一般的處理原則是:急性損傷者48小時內采取冷敷、制動、加壓包扎等措施;48小時后施以力量適中的點和面的摩、揉、搓、按、滾、叩、抓提、彈撥等手法治療,以消腫散淤,舒筋活血,鎮靜止痛,恢復功能。對慢性勞損性病者,施以適中或重力量的痛點為中心,后大面積的摩、推、抹、按、滾、牽拉、抖等手法治療,目的是直接松筋解攣,剝離粘連,開塞通竅,鎮靜止痛,恢復功能。按摩時間為每天1次,每次30-40分鐘。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或教練應當引導學生或學員正確地認識運動損傷,明確運動損傷的危害。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運動損傷發生后切不可慌,需冷靜地按照救護原則進行施救,才能把損傷的危害減小到最小限度。運動損傷不僅給球員帶來身體上的痛苦和時間的損失,嚴重影響了其正常的訓練、比賽和日常生活,還使球員從此在精神上產生畏懼心理,使其在以后的比賽中不能正常發揮應有的水平,從而影響其本人和球隊的發展前途及成績。

因此,加強運動損傷的預防是非常必要的。球員在受傷期間,應積極治療,最好采用保守療法,休息、停止訓練和比賽,服用抗炎藥物并結合物理療法,機能恢復和治療同時進行。在治療過程中,逐步加強受傷部位周圍肌肉力量的練習和受傷部位的功能訓練,在還未痊愈之前不要進行大運動量的訓練或對抗性激烈的比賽,否則容易復發或留下后遺癥。要進一步提高教練員和運動員對運動損傷的認識以及預防為主的意識,了解足球運動損傷的規律和特征,學習運用保健知識,避免人為因素致傷。